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以「兒少發展支持」為核心,聚集協會底下遍布全台各分會育幼院機構的院長,除分享協會工作發展現況,也共同探討失家兒與青少年自立發展的支持策略。中華育幼機構特別邀請到創教育學院創辦人王藝憓受邀擔任專題講者,希望讓安置體系中的青少年,也能接觸到這樣一堂「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生命課」。

人一輩子有兩個選擇可以改變命運

一個是你出生後的思想,一個是你生下小孩後的教育。

王藝憓說到,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換環境、改命運。可是很多人有想法卻沒辦法,創教育學院的使命──讓孩子在最迷惘的年紀,找到最正確的方向。因為一天的學習可以解決一天的問題;但只有一輩子的學習,能解決一輩子的問題。

我們相信「學歷之外,比實力」

創教育幫助孩子把課外的學習變成有價值的「底層實力」,他們可能不擅長考試,但擅長觀察、發想、動手做。他們可能被貼上不會考試的標籤,卻在問題解決與團隊協作中大放異彩。這些「學校不考、但世界很看重」的能力,更是孩子未來上好大學、走好人生的底氣。課程中更透過設計自己的未來劇本,思考未來學習的方向、透過角色扮演、未來模擬、職涯體驗、了解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並將所學轉化為可實踐的行動計畫。

幸運的人用童年成就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療童年

王藝憓說:「學校裡面沒有生命的方向、也沒有如何做抉擇,如何解決問題、如何保護自己,如何發現真相的課程,所以發生了很多社會上的遺憾。」她指出,這些「缺席的教育」,正是導致許多青少年在人生重要路口感到迷失的主因。而創教育學院,正試圖補上這塊缺口。

她進一步分享,創教育將導入豐富的課程及資源,以公益的角度支持青少年安置機構內部推展,協助第一線社工導入生命探索與升學素養課程。像是創教育學院首創的《人生劇本設計班》,從教育現場的觀察和實踐經驗出發,提出教育如何成為青少年自我翻轉的重要支點,為教育帶來嶄新的實務視角及行動方向。

每一位孩子的未來,都值得被祝福與認真設計

創教育學院對即將離院或已進入職場探索期的青年,更提供後續陪伴與輔導資源。從升學到就業、協助青少年累積未來就業力及生活技能,期盼能共同為孩子搭起一條真正「走得出去」的道路。

「人的一生不是去看他的出生,而是去看他生命的表現跟結局」王藝憓感性表示,此次與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攜手,以教育作為公益的載體,陪伴更多孩子從迷惘中走向清晰、從混沌中走向願景。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自2002年成立以來,關懷全台育幼院,少年家園,及寄養家庭中15~18歲未升學需結案的失家少年,串起失家兒與社會之間的橋梁,不宜餘力。理事長雷倩、常務理事黃劍峯(家扶基金會附設大同育幼院院長)、江元凱(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秘書長)、畢國蓮(財團法人天主教福利會主任督導)、黃貞容(衛生福利部北區兒童之家主任),理事朱玉貴(門諾會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執行長)、王惠宜、陳永隆(網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岳珍(法德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清塗(台北市私立聖道兒童之家院長)、江秀圈(台北市伯大尼兒少家園院長)、李雪櫻(財團法人藍迪基金會董事長)、阮安納(財團法人德蘭兒童中心主任)、楊顗帆(慈光社區心理諮商所專任心理師、所長)、蘇淑慧(高雄市私立慈德育幼院院長),候補理事李世易(桃園心寧診所醫師)、鄭淑芬(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暨公共事務部協理)、吳啟安,以及常務監事黃啟峰(華立會計事務所會計師/負責人),監事張豐美(亞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楊子江(高雄縣(六龜)山地育幼院院長)、吳嫦娥(高等法院家事調解委員)與阮宇(國泰世華銀行南東/忠孝分行協理)。些來自育幼、社工、心理、法律、醫療、公益及企業界的專業領袖,都擔任理監事長年投入兒少關懷,持續以行動見證協會推動失家兒支持系統的初心與信念。

此次和創教育學院的合作,不僅是一場教育理念的交流,更是一場對未來共同投注希望的約定。創教育學院正透過一堂又一堂的生命課,默默地拯救更多的心靈孤兒。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8707832?from=edn_search_result